中國太保:以政治建設引領長期健康發展
(在服務國家和上海重大發展戰略中乘勢遠航)
日前,《上海市貫徹〈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(2020-2022年)〉的實施方案》發布,明確了上海國資國企改革未來的任務書、時間表、路線圖。作為總部在上海的大型保險集團,中國太保在服務國家和上海重大發展戰略上不待揚鞭自奮蹄,圍繞“三大產業”“四大品牌”戰略,持續推進中央交給上海的“三大任務、一大平臺”落實落地,助力強化“四大功能”服務保障社會民生,不斷釋放保險主業效能,護航上海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剛剛過去的2020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“十三五”規劃的收官之年,也是中國太保實施轉型2.0的全面沖刺之年。過去的一年,中國太保集團聚焦“客戶體驗最佳、業務質量最優、風控能力最強,成為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引領者” 的發展愿景,充分發揮全系統近2000個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2.4萬余名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,交出了一份“抗疫情、強黨建、促轉型”的圓滿答卷。
今年是建黨百年的重要年份、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也是中國太保邁入而立之年的里程碑時點。中國太保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孔慶偉表示,新征程開啟之際,公司將錨定長期主義的基本信念,以政治建設引領公司長期健康發展,把轉型變革放到新發展階段中去研判,運用新發展理念去考量,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去謀劃,圍繞國家戰略,聚焦轉型發展,推出更多標志性改革、引領性開放和創新性突破,讓敢闖敢試、謀定快動的精氣神更加凸顯,乘勢而上開創新的歷史征程。
服務國家戰略 彰顯主業力量
2020年初,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,中國太保集團充分發揮保險主業優勢和協同抗疫精神,為提升企業抗疫抗災能力、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提供堅實有力的金融保險支持,第一時間向抗疫重點人群提供保險保障,推出針對復工復產復市的“保一條供應鏈、保兩類人群、保三類企業”全方位解決方案,加快建設滿足抗疫迫切需求的遠程服務和在線服務能力,以干在實處、走在前列的姿態,彰顯了太保精神、太保力量、太保擔當。
在服務國家和上海重大戰略上,中國太保更是持續發力——
有力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。近年來,中國太保深度融入“長三角一體化”國家戰略,在集團層面建立長三角跨板塊、跨區域、跨層級組織協調和保障機制,立足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、人民群眾美好生活、生態環境共保聯治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、創新保險產品供給”五大領域,深度參與長三角地區交通、養老、環境治理、城鄉建設、科創一體化建設,提供國際領先的、高效的風險管理方案和融資支持,助力實現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。
服務進博彰顯責任、智慧、溫度。作為進博會連續3年的核心支持企業和指定保險服務商,中國太保充分整合全司資源,圍繞主業進行一系列謀篇布局,聚焦保險保障、金融開放、服務貿易、戰略協同、內外傳播等領域,為前三屆進博會累計提供總保額1.42萬億元的風險保障,以更高標準、更足準備、更優體系向世界展示上海保險的力量,彰顯服務國家戰略的巨大熱忱和堅定決心。
推進“健康中國”勇當排頭兵。制定《2020-2025年大健康發展規劃》,明確“成為國內領先的健康保障綜合服務提供商”的發展定位及大健康發展舉措。與瑞金醫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共同發起建立廣慈太保互聯網醫院,創建與保險主業相結合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,致力打造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高端醫療市場第一品牌。加速落地“太保家園”養老社區全國布局,目前已在成都、大理、杭州、上海、廈門、南京六城落地7個養老社區項目,“東西南北中”的養老產業全國版圖初步形成。
用心用情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。公司積極對標“兩不愁三保障”標準,聚焦重點貧困地區,實現“精準脫貧”與“精準防貧”雙輪驅動,深化具有太保特色的扶貧長效機制。各類扶貧項目共覆蓋建檔立卡戶641萬人,提供總保額2.73萬億元風險保障,結對幫扶的“兩鎮三村”提前9個月全部摘帽,“防貧保”覆蓋全國26省逾660個區縣逾1億臨貧易貧人口,累計支付防貧救助金5.2億元。自建“彩虹”精準扶貧公司平臺累計實現愛心幫扶金額逾6000萬元,精準觸達2.9萬建檔立卡戶,真扶貧、扶真貧取得顯著成效,助力脫貧攻堅圓滿收官。
轉型攻堅克難 奏響奮進最強音
召之即來、來之能戰、戰之必勝。中國太保的行動力,離不開推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,切實把黨建引領成效轉化為企業發展活力和競爭實力。
2020年,中國太保集團黨委共開展18次中心組學習,自上而下建立健全基層黨委中心組學習督導機制。以“愛黨愛國愛司”為主線,全方位、多形式、高質量開展“四史”學習教育活動,黨員干部帶頭學,基層組織分類學,結合實際創新學,在學史溫故中汲取奮斗力量,在學思踐悟中積聚前行動能。
立足轉型全面沖刺,中國太保集團黨委在全系統開展“轉型當先鋒、服務立新功”主題活動,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在重大項目和關鍵領域的示范引領作用,讓黨員在推進轉型落地中勇挑重擔,實干爭先,攻堅克難。依托黨建引領,公司核心業務在疫情大考中整體保持平穩,財產險業務動能轉換步伐加速,高質量發展局面初步形成;人身險核心能力建設成效初顯,健康險業務加快發展;資產管理體系建設繼續完善,投資收益創下新高。轉型2.0各項目集在度過疫情高峰期后全面提速,多個項目達成預定目標,推動實現經營指標改善、長期能力突破、公司治理優化,轉型成果不斷內化為公司的長期發展動能。
值得關注的是,去年以來,中國太保各級黨組織積極開展區域黨建聯建,推動建立并夯實區域化發展戰略優勢和競爭優勢。中國太保產險黨委根據國家區域發展戰略,綜合考慮地域就近原則,劃分長三角、京津冀、大灣區等9個區域,共建組織基礎,共享區域資源,共辦各類活動,共樹品牌形象,共抓黨風廉政,共解發展難題;中國太保壽險624個黨支部開展“走四方”黨建活動1269次,通過“上下互動1+1模式”強化總分聯動,通過“內部結合1+1模式”強化條線協同,通過“市場鏈接1+1模式”強化品牌拓展,通過“產壽協同1+1模式”強化資源共享。
創新體制機制 蓄力賦能未來
去年以來,中國太保在關鍵領域持續發力,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,推動公司治理邁上新臺階、人才建設取得新突破、科技賦能實現新發展,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標桿地位越來越穩固。
公司治理優化戰略牽引。去年6月,中國太保于逆勢中成功發行全球存托憑證,成為國內首家滬港倫三地上市保險企業,融資融智的同時,進一步優化了股東結構,從2006年前90%以上國有控股,逐漸轉變為內外資優勢互補、風險共擔、相互約束的多元化股權結構。同時,新一屆董事會引入來自多個領域的領軍人物,從而帶來更多先進管理理念和前瞻視野,推動公司決策體系進一步向專業化、市場化和國際化的方向邁進,太保特色治理體系日益為公司轉型發展釋放新動能,筑牢高質量發展基石。
“長青計劃”積蓄長期動力。去年以來,中國太保持續優化人才體系建設,服務集團戰略轉型、服務公司三地上市之需,激活人才隊伍“一池春水”。集團市場化引進人才、數據應用首席專家肖銓武表示:“為了讓我們有充分發揮技能的空間,公司成立數智研究院,引入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互聯網運營、數據安全領域人才,對專家崗位職能保持一定開放性,目標設置保持一定自主性。”
與此同時,公司積極響應中央和上海市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部署,創新建立長期激勵約束機制,在產、壽險率先試點實施“長青計劃”,覆蓋總部和分支機構核心管理和業務團隊,進一步體現向關鍵崗位和優秀人才傾斜、向基層一線傾斜的總體導向,激活隊伍內驅力,為形成人才聚集、長期能力、長效業績的良性循環提供機制保障。
科技變革激發創新活力。公司以科技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,全速推進大數據建設,持續完善科技創新治理結構,在董事會下設立科技創新與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,為建立集團創新評價體系、保證創新資源投入奠定基礎;籌建太保金融科技公司,形成“管、研、用”總體治理框架,激發科技隊伍活力,釋放科技創新動力;建立科技生態圈,與阿里、商湯、華為等科技頭部企業及交大、復旦等高校展開戰略生態合作,通過項目合作的深化,全面提升科技自研能力。
站在建黨百年和建司30周年的重要時點,孔慶偉表示:中國太保將堅守價值,堅信長期,長期堅持對行業健康穩定發展規律的尊重,長期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服務理念,長期堅持以轉型變革為提升高質量發展能力的路徑,鍛造識變之智、應變之能、求變之勇,用自身發展的確定性去迎接外部各種不確定性挑戰,在服務國家和上海重大發展戰略中乘勢遠航,擘畫接續奮斗、基業長青的燦爛圖景。